1.什么決定了一個閥控蓄電池的壽命?
密封鉛酸蓄電池的壽命是有許多因素決定的,包括溫度,深度和排放率。
2.電地的壽命是否與極板有關? 越厚極板壽命是否亦越長?? 電池的壽命與極板關系非常大,但同時也受使用條件及維護保養等影響。使用條件:如使用在出租車等需頻繁起動的車輛上壽命就會較短; 電池維護保養:應經常檢查電眼顯色情況、端子連線是否牢固及車輛正常轉速下充電電壓是否在標準的13.8~14.2V之間,否則電池很可能充不飽或過充干水,造成電池提早報廢。 電池同樣重量情況下,?極板越厚,?相對來說壽命會長一些,但電池由于極板厚,活性物質利用不充分,造成容量偏小,大電流起動性能較差。
3. 電池修復問題?例:斷格 ?斷格一般是由于大電流長期放電導致連接釘等過熱熔斷相起,預防措施:避免大電流持續放電,當車輛性能不好一次起動不成功時,不要馬上連續起動,要間隔10秒以上再次起動。斷格電池只有橡膠亮電池易于維修;其它熱封和膠封電池均要換池殼處理。維修成本費用較大不劃算。
4. 較差的加水池為何要在加原液之后充上一兩個鐘電? 電池為何這樣才耐用一些? 干荷電池由于庫存時間過久或廠家生產負極板防氧化方面處理得不是很好,在首次加原液后難起動車輛需要充上一兩個小時電。電池首次充足電后使用可以防止首次起不動車,或在車輛上充電不足造成極板硫酸鹽化,減少電池的使光壽命.
5.?為什么電池用到快接近過保質期時,電池沒電,但電眼還是保持綠色。卸下沖完電又可以用15天左右,又不行了?但汽車就充不進電,為什么?是否電池鉛的純度不夠純? 電池長期使用后,?活性物質長期經受收縮膨脹,導致結合力變差,一般都存在一些脫粉現象,有可能造成一些輕微短路自放電現象。電眼只能顯示一格的電荷狀態;其它格可能存在一些自放電過大的問題。但考慮到充完電又可以用15天左右,則應該跟車輛的充電電壓值調節不當有關,應檢查充電電壓是否在標準的13.8~14.2V之間,如充電電壓偏低,電池一般難于充飽,卸下后充電一般都是恒流充電,充電末期電壓可以達16.3V以上,電池能充足電。 電池原材料鉛不夠純 含雜質多,也會造成板柵容易腐蝕,活性物質加速脫粉等。
6. 為什么電池頭正極是黑色? 由于電池在充電和存放過程排氣嘴冒出少量硫酸霧氣及由于端子可能擰得太緊造成鉛端子與池蓋的結合處有些輕微裂隙,稀硫酸存在爬酸習性,在充電過程中,正端子表面氧化生成棕褐色二氧化鉛,再加上一些灰塵等一般看上去就是黑色了。負端子與酸充電還是鉛本身顏色即灰色,所以看不出來。
7. 貨車串聯起是24V,如何檢測充電系統應該多少伏為標準,但我多數測是13V,是否屬于正常? 串聯2臺12V的充電電壓值為單臺值的2倍,即27.6?-28.4V。這個電壓為汽車啟動發動機在平時正常轉速下測的電壓。應在兩臺電池經串聯后與負載連接處測量,而非測量單臺電池電壓。
8. 為什么電池在車上用了?3至5個月之后就不能起動? 但是推著車了后就能用一天的。停放一晚后又不行? 一般是由于電池充電電壓過高達15V以上過充干水或超頻繁起動造成活性物質嚴重脫落引起自放電太大,亦或電池內部單格短路,造成充電靜置一段時間后電壓下降過多不能啟動車輛。也有可能是車輛充電電壓調節過低(低于13.8V) 造成電池長時間充電不足極板硫酸鹽化,充電時電壓上升快根本很難充進去出電,但推著車后充了一段時間電后,當時電壓總會高一點,打火還不成問題,但放置一晚后又會出現不行的狀況。
9.電池在汽車正常使用情況下,為何電解液會干枯?有何因素??干枯的情況通常會三個月時間內出現? ?蓄電池在正常汽車浮充條件下充放電(充電電壓13.8?-14.2V),一般兩年內不至于電解液干枯。但當充電電壓調節不當如達16V的話則約90天左右電池會完全干水(做了一臺試驗電池恒壓16V限流10A只運行了91天電池內部先全干水,?打開正匯流排及上邊框呈現桔紅色。?
10. 為何市場上同樣電池的價錢卻相差好大? 因為外觀同樣的電池因為外觀同樣的電池其實電池內部的結構和材料可能相差很大,有些不注重質量及長遠效益電流重量不夠可以加玻璃,同樣原材料也選劣質原料,冒別人的商標等所已價格會低很多,但他們電池質量一般沒什么保障。同樣名牌廠的電池由于品牌效應也要貴些,確實質量和服務也要過硬一些。
11.?自放電大、內阻大的原因用什么辦法判斷? 自放電:可將電池充足電后靜置24小時后用萬用表直流20V檔測量端電壓并記錄,將電池再靜置約一周,同樣再測量端電壓,電壓值應相差在0.03V以內(舊電池會相差大一些);否則就是自放電過大。
自放電,是指鉛酸蓄電池內電自行消耗,一般認為每晝夜容量下降不大于2%,就認為正常,因鉛酸蓄電池本身有自放電缺點,如果每晝夜容量下降大于2%時,那就是有故障了,自放電原因主要有:生產制造中材料不純(如合金中含銻等有害物質),電解液中含有害雜質(鐵、錳、銨、銅、氯等離子),正負極板硫化后極隔板孔隙堵塞,導致鉛酸蓄電池內阻消耗增大,都有導致鉛酸蓄電池產生自放電的原因,同時,由于使用中過于頻繁起動或充電電流過大等造成活性物質脫落沉積引起短路也會造成自放電加劇。 總之引起自放電的因素很多,如電解液及極板材料有雜質,引起局部電池效應自放電,隔板破裂,活性物質提早非正常脫落,蓄電池蓋上有浸潤性灰塵,電解液或水形成回路自放電。
內阻:電池內阻要用內阻測試儀才能測試,但價格較貴,一般沒有測試的必要。 蓄電池的內阻由歐姆極化(導體電阻)和電化學極化及濃差極化電阻三個部分組成。在充放電過程中電阻是變化的,充電過程內阻由大變小,反之內阻增加。 ?溫度對蓄電池內阻也頗有影響,?低溫狀態如0°C以下,溫度每下降10°C,內阻約增大15%,其中因硫酸溶液粘度變大,而增加了比電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較高溫度時如10°C以上,硫酸離子的擴散速率提高了,濃度極化作用將明顯減小,極化電阻下降,但導體電阻卻隨溫度增加而上升,不過上升的速率較小。 蓄電池的內阻與放電電流的大小有關,瞬間的大電流放電,由于極板空隙內的硫酸溶液迅速稀釋,而極板孔外90%以上溶液中硫酸分子來不及擴散到極板空隙中去。這樣,極板孔中溶液比電阻增加,端電壓明顯下降。但停止放電后,隨著濃度高的硫酸分子向極板空隙中擴散,極板孔中溶液比電阻下降,端電壓回升。 另外,薄極板的電池,其內阻明顯小于厚極板,因為同容量電池的極板數量;薄的要多于厚極板電池的極板數量,因此相同電流放電時,薄極板電池的電流密度小,其各極板化也小得多。 由此可見,蓄電池內阻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的動態電阻,并非常數值。 |